8年前,畢業(yè)于西南石油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yè)的潘強,主動請纓從二線車間調到一線生產裝置,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潘強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加氫技術是未來煉油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可以接觸到更多先進的工藝和設備。”
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2010年,他如愿地來到了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新建的120萬噸/年柴油加氫改質裝置。如今,已擔任該公司第二聯合車間設備技術員的潘強,依舊十分慶幸當初自己的決定。
改變,邁步從頭開始
“開過壓縮機嗎?”
潘強沒想到,自己第一次與車間主任劉海濤的談話,就讓他意識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在二線車間,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壓縮機,當時,別說開過,就是連見,都沒有見過。”潘強回憶,當時自己特別沒有底氣,“因為我的水平還趕不上車間剛分來一年的實習生。”
潘強對自己的挑戰(zhàn),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車間三個月的集中脫產培訓,讓潘強靜下心來,一絲不茍地學習著新裝置的工藝流程、設備原理。
新氫壓縮機的振動比較大,一旦將管線螺栓振松,就會引壓管振裂。作為裝置關鍵設備壓縮機開工運行的負責人,降低振動帶來的風險和隱患,是潘強和他的同事們首要解決的難題。
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那段日子里,振動帶來的危害,讓裝置人員每天都提心吊膽。機組一天有時要切換三四次。在離機房近百米遠的外操室,崗位人員都能感覺到壓縮機房傳導產生的共振。
問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壓縮機是裝置運行的核心設備,機組運行不正常,將影響整個裝置的開工。每一次對壓縮機的振動進行分析時,潘強都會仔細地對各種振動數據做好記錄,并與專業(yè)處室、廠家及鉗工技術人員一起,一次次地排除設備安裝、設備機械和工藝管路等可能引發(fā)機體振動的原因。
幾十次的開機切換及所有的數據資料、核算結果,都將振動的產生指向了機組基礎設計本身。
在該公司相關處室的指導和幫助下,潘強對半年來收集到的壓縮機振動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用數據證實了壓縮機機身基礎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并最終得到了設計院專家的認可。
歷經半年的技術攻關,壓縮機振動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可這對潘強來說卻并不意味著結束。他又重新思考梳理、攻克并消除壓縮機振動這一公司級重大安全隱患的過程,并將其撰寫成科技論文及成果,為同行處理類似問題提供借鑒與參考。
進步,貴在堅持不懈
在裝置開工的繁忙階段,加班加點已成潘強工作的常態(tài)??杉词惯@樣,他依然利用業(yè)余時間為考研做著準備。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對他工作的指導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深造學習勢在必行。
2013年1月,潘強順利通過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并于3年后獲得西南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碩士學位。
攻讀研究生時,是潘強參加工作以來最為忙碌的3年。新建裝置設備故障問題層出不窮——大型機組疑難故障頻發(fā)、高壓電機主軸瓦燒損、空冷風機螺栓和葉片多次斷裂、分餾塔底熱油泵振動超標導致密封頻頻泄漏……僅壓縮機就先后出現過兩起十字頭銷斷裂及多次氣閥損壞泄漏、支撐環(huán)異常磨損、填料異常泄漏、缸套旋轉等諸多較大設備故障。
負責裝置設備運行的潘強,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大。每一起設備問題及隱患的發(fā)生,他都會堅持在現場進行應急處置。有時,他既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又是隱患的排除者。
2014年至2016年,潘強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克石化公司“十佳除隱患安全衛(wèi)士”,并多次獲得公司級“除隱患安全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對潘強來說,每一次應急處置,都是一次工藝技能的提升;每一次故障分析,都是一次設備經驗的積累。在每一起故障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后,潘強都會回過頭來,再細心地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
辛苦,最終結出果實
業(yè)余時間,潘強會靜下心來對整理收集來的數據進行認真思考。
在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對同類設備故障數據進行提煉分析中,潘強優(yōu)化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就像醫(yī)生對病人成功救治后的喜悅,而潘強將這種喜悅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科技論文、成果和專利。
2016年,潘強先后查閱了國內外四十余篇有關空冷風機故障問題的參考文獻,耗時一年時間,將裝置前后遇到并處理過的31臺空冷風機故障,撰寫成三萬多字、六十多頁的碩士答辯論文——《加氫改質空冷風機故障問題分析及改造》。
答辯時,這篇論文收到了西南石油大學論文評審團的一致好評,并被收錄進了該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碩士論文集。
此后,他的科技論文和成果一路高歌,連連斬獲相關獎項。自2013年以來,他先后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技術論文三十余篇,獲克石化公司“十佳技術論文”一等獎3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獲中國石油學會第八屆青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1篇;獲新疆石油學會2015年煉油化工裝備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1篇;獲公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一線創(chuàng)新成果三等獎1項;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
2017年12月,潘強被評為新疆石油學會2011—2017年度“學術活動先進個人”,這是對他這5年來從事現場技術工作、默默奉獻的褒獎和肯定。
在2018年4月克石化公司召開的科技表彰大會上,潘強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大機組高壓電機軸瓦燒毀機理研究與改進應用》,再次榮獲克石化科技論文一等獎,并以第一項目負責人完成的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公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
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壓縮機上百個參數,對潘強來說,早已是爛熟于心。他甚至能根據壓縮機某一處參數的變化,判斷出是壓縮機哪個部位、甚至是哪個氣閥出現了問題。
2018年4月9日深夜,接到夜班班長電話反饋的新氫壓縮機一級排氣壓力由3.9兆帕升至4.2兆帕,排氣溫度也由96攝氏度上升到102攝氏度的信息時,潘強根據0.3兆帕排氣壓力的變化,推測是機組二級缸排氣閥出現了問題。
現場檢查后,潘強對二級缸閥片的損壞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判斷:“閥片邊緣出現斷裂,需要馬上切換機組。”機體傳出的異常氣流聲,加之多年的經驗積累,讓他對壓縮機能精準“把脈”。
缸體拆開后,現場檢維修人員向他伸出了大拇指:“真的是二級缸氣閥損壞,且損壞的情況與潘強的推斷驚人地一致。”
要知道,新氫壓縮機機組僅一級缸就有14個氣閥,而一、二、三個缸的進、排氣閥數共計22個!
要想準確、及時地找出機組哪里出現故障,受損氣閥位于哪個缸及損壞程度如何,這個難度可謂不小。而這都得益于他日積月累的分析和總結。
“快速準確的故障判斷及處置不僅減輕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能有效防止事態(tài)擴大,助力安全生產。”克石化第二聯合車間安全員徐衛(wèi)忠由衷地夸獎潘強。
前行,技術進無止境
如何確保大型機組在大修后,實現一次開機成功?精準判斷故障點、實現精準維修,是潘強在設備管理中追求的又一個目標。
他發(fā)現大型機組檢修周期長、工作量大,拆卸和更換的零部件數量眾多,維修過程繁雜,導致機組在大修后存在次生故障多、一次性開機成功率低等普遍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潘強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針對大機組維修過程質量監(jiān)控的方法——對維修項目負責人、鉗工維修人員、車間監(jiān)護人、項目負責人等每個維修環(huán)節(jié)實施精準質量把控,有效地提高了大型機組大修后一次開機成功率,使大型機組大修質量得到可靠保證。這一舉措為裝置壓縮機大修后一次性正常投運提供了可靠保障。
“對從事煉油工藝和設備這兩個煉化主體專業(yè)的技術工作者來說,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足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和學習。”潘強說,技而不精,就會失去舞臺。他會一直這樣努力下去。
8年前,畢業(yè)于西南石油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yè)的潘強,主動請纓從二線車間調到一線生產裝置,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潘強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加氫技術是未來煉油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可以接觸到更多先進的工藝和設備。”
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2010年,他如愿地來到了克拉瑪依石化公司新建的120萬噸/年柴油加氫改質裝置。如今,已擔任該公司第二聯合車間設備技術員的潘強,依舊十分慶幸當初自己的決定。
改變,邁步從頭開始
“開過壓縮機嗎?”
潘強沒想到,自己第一次與車間主任劉海濤的談話,就讓他意識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在二線車間,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壓縮機,當時,別說開過,就是連見,都沒有見過。”潘強回憶,當時自己特別沒有底氣,“因為我的水平還趕不上車間剛分來一年的實習生。”
潘強對自己的挑戰(zhàn),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車間三個月的集中脫產培訓,讓潘強靜下心來,一絲不茍地學習著新裝置的工藝流程、設備原理。
新氫壓縮機的振動比較大,一旦將管線螺栓振松,就會引壓管振裂。作為裝置關鍵設備壓縮機開工運行的負責人,降低振動帶來的風險和隱患,是潘強和他的同事們首要解決的難題。
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那段日子里,振動帶來的危害,讓裝置人員每天都提心吊膽。機組一天有時要切換三四次。在離機房近百米遠的外操室,崗位人員都能感覺到壓縮機房傳導產生的共振。
問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壓縮機是裝置運行的核心設備,機組運行不正常,將影響整個裝置的開工。每一次對壓縮機的振動進行分析時,潘強都會仔細地對各種振動數據做好記錄,并與專業(yè)處室、廠家及鉗工技術人員一起,一次次地排除設備安裝、設備機械和工藝管路等可能引發(fā)機體振動的原因。
幾十次的開機切換及所有的數據資料、核算結果,都將振動的產生指向了機組基礎設計本身。
在該公司相關處室的指導和幫助下,潘強對半年來收集到的壓縮機振動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用數據證實了壓縮機機身基礎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并最終得到了設計院專家的認可。
歷經半年的技術攻關,壓縮機振動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可這對潘強來說卻并不意味著結束。他又重新思考梳理、攻克并消除壓縮機振動這一公司級重大安全隱患的過程,并將其撰寫成科技論文及成果,為同行處理類似問題提供借鑒與參考。
進步,貴在堅持不懈
在裝置開工的繁忙階段,加班加點已成潘強工作的常態(tài)??杉词惯@樣,他依然利用業(yè)余時間為考研做著準備。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對他工作的指導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深造學習勢在必行。
2013年1月,潘強順利通過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并于3年后獲得西南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碩士學位。
攻讀研究生時,是潘強參加工作以來最為忙碌的3年。新建裝置設備故障問題層出不窮——大型機組疑難故障頻發(fā)、高壓電機主軸瓦燒損、空冷風機螺栓和葉片多次斷裂、分餾塔底熱油泵振動超標導致密封頻頻泄漏……僅壓縮機就先后出現過兩起十字頭銷斷裂及多次氣閥損壞泄漏、支撐環(huán)異常磨損、填料異常泄漏、缸套旋轉等諸多較大設備故障。
負責裝置設備運行的潘強,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大。每一起設備問題及隱患的發(fā)生,他都會堅持在現場進行應急處置。有時,他既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又是隱患的排除者。
2014年至2016年,潘強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克石化公司“十佳除隱患安全衛(wèi)士”,并多次獲得公司級“除隱患安全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對潘強來說,每一次應急處置,都是一次工藝技能的提升;每一次故障分析,都是一次設備經驗的積累。在每一起故障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后,潘強都會回過頭來,再細心地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
辛苦,最終結出果實
業(yè)余時間,潘強會靜下心來對整理收集來的數據進行認真思考。
在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對同類設備故障數據進行提煉分析中,潘強優(yōu)化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就像醫(yī)生對病人成功救治后的喜悅,而潘強將這種喜悅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科技論文、成果和專利。
2016年,潘強先后查閱了國內外四十余篇有關空冷風機故障問題的參考文獻,耗時一年時間,將裝置前后遇到并處理過的31臺空冷風機故障,撰寫成三萬多字、六十多頁的碩士答辯論文——《加氫改質空冷風機故障問題分析及改造》。
答辯時,這篇論文收到了西南石油大學論文評審團的一致好評,并被收錄進了該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碩士論文集。
此后,他的科技論文和成果一路高歌,連連斬獲相關獎項。自2013年以來,他先后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技術論文三十余篇,獲克石化公司“十佳技術論文”一等獎3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獲中國石油學會第八屆青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1篇;獲新疆石油學會2015年煉油化工裝備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1篇;獲公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一線創(chuàng)新成果三等獎1項;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
2017年12月,潘強被評為新疆石油學會2011—2017年度“學術活動先進個人”,這是對他這5年來從事現場技術工作、默默奉獻的褒獎和肯定。
在2018年4月克石化公司召開的科技表彰大會上,潘強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大機組高壓電機軸瓦燒毀機理研究與改進應用》,再次榮獲克石化科技論文一等獎,并以第一項目負責人完成的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公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
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壓縮機上百個參數,對潘強來說,早已是爛熟于心。他甚至能根據壓縮機某一處參數的變化,判斷出是壓縮機哪個部位、甚至是哪個氣閥出現了問題。
2018年4月9日深夜,接到夜班班長電話反饋的新氫壓縮機一級排氣壓力由3.9兆帕升至4.2兆帕,排氣溫度也由96攝氏度上升到102攝氏度的信息時,潘強根據0.3兆帕排氣壓力的變化,推測是機組二級缸排氣閥出現了問題。
現場檢查后,潘強對二級缸閥片的損壞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判斷:“閥片邊緣出現斷裂,需要馬上切換機組。”機體傳出的異常氣流聲,加之多年的經驗積累,讓他對壓縮機能精準“把脈”。
缸體拆開后,現場檢維修人員向他伸出了大拇指:“真的是二級缸氣閥損壞,且損壞的情況與潘強的推斷驚人地一致。”
要知道,新氫壓縮機機組僅一級缸就有14個氣閥,而一、二、三個缸的進、排氣閥數共計22個!
要想準確、及時地找出機組哪里出現故障,受損氣閥位于哪個缸及損壞程度如何,這個難度可謂不小。而這都得益于他日積月累的分析和總結。
“快速準確的故障判斷及處置不僅減輕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能有效防止事態(tài)擴大,助力安全生產。”克石化第二聯合車間安全員徐衛(wèi)忠由衷地夸獎潘強。
前行,技術進無止境
如何確保大型機組在大修后,實現一次開機成功?精準判斷故障點、實現精準維修,是潘強在設備管理中追求的又一個目標。
他發(fā)現大型機組檢修周期長、工作量大,拆卸和更換的零部件數量眾多,維修過程繁雜,導致機組在大修后存在次生故障多、一次性開機成功率低等普遍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潘強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針對大機組維修過程質量監(jiān)控的方法——對維修項目負責人、鉗工維修人員、車間監(jiān)護人、項目負責人等每個維修環(huán)節(jié)實施精準質量把控,有效地提高了大型機組大修后一次開機成功率,使大型機組大修質量得到可靠保證。這一舉措為裝置壓縮機大修后一次性正常投運提供了可靠保障。
“對從事煉油工藝和設備這兩個煉化主體專業(yè)的技術工作者來說,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足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和學習。”潘強說,技而不精,就會失去舞臺。他會一直這樣努力下去。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